一个公司首先是社会这个大环境里的一员,因此在公司做战略决策前要做的就是知己知彼,然后能不能百战不殆要看管理者的手段如何。
知己就是找出自身的强点在哪,在整个产业链条上找到自身的位置,然后在这个环节中把自身所有东西都拿到桌面上,把有相对优势的地方留下来,可做可不做的附带着做或者外包了,假使我的品牌有一定底子,就想在品牌经营上走下去,那就虚拟经营,其他生产,物流就顺便外包了,还节省成本,如果你的优势在设计研发,你还把主要精力去做渠道,那就是头脑有问题了。
光知己远远不够,还需知彼,首先是大环境,假如巴以冲突,你非要到那地方搞调研建渠道,这肯定不行,所以大环境的稳定是很重要的,当然更重要的是经济环境,特别是对周期性行业而言,不会把握经济走势,闷着头干吃力不讨好,再就是对自己所在行业进行详细调研分析,就是波特模型。
知己知彼之后,才是制定自身的作战计划,现在金融危机,搞战略扩张的很少。因此作战计划分扩张,按兵不动,收缩战线。按兵不动不意味着保守,在看不清局势的情况下,按兵不动是很好的选择,至于收缩,当前的企业已经行动起来了。
如果是专一化经营的公司按以上分析的做就行了,但有很多多元化的企业就犯愁了,这么多儿子,怎么养。这就和找核心竞争力一个道理,去弱留强,留下优质资产,并对他们进行资源供给,因为企业的资源永远是有限的,所以哪个儿子受宠哪个儿子受冷遇就要看公司的未来重心在哪儿,适当集中一下资源。
什么都准备好了,碰上竞争对手,怎么办,是打是和?这就是三个选择,竞争,竞合,合作。一般就折中吧,竞合比较普遍,如果遇到软柿子就不用客气,直接吃了,遇到大鲸鱼也不能犹豫,直接吃了。如果吃不了,那就结成战略伙伴,群起而吃之。
还有就是制定战略得分出短中长来,一年,三到五年,七到十年等等。过程中随时调整,但不宜太频繁,战略是死的,人是活的。
战略制定完,就该执行了,现在各种管理书籍,今天赢在执行,明天赢在战略,胡同抓驴两头堵,战略能执行到什么程度,因素太多了,战略制定的可行性多少,执行人员的能力等等。
综上所述,战略是个很复杂的课题,第一,你不一定制定出最有生产力的战略,第二,你纵使制定出最有生产力的战略,环境变了,也得调整,第三,纵使你及时调整了,执行也不一定到位,第四,纵使你又执行到位了,发现对手抄小路了,还得重新考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