箩底橙,这个粤语方言,意思是被人挑拣剩下的东西,也是形容不再值钱的东西。董事长陈伟德习惯用这个词形容广东锻压机床厂有限公司的前身。但是,今天走进广东锻压机床厂,不但企业的发展规模让你吃一惊,企业发展的数字也让你不得不对这一家企业肃然起敬———
拥有国内同行中唯一的柔性生产系统,由四台大型加工中心和一台三坐标检测机组成,可以承载80吨的一个加工零件,一次加工成型,自动检测,这台原本是前苏联向意大利定货用来生产军舰波箱的设备,价值2亿多元;一套叫做“车削中心”的设备,可以铣、磨、钻、压、车,精度可以达到一根头发的八分之一以下……广东锻压机床厂已经是中南五省最大的锻压机床企业,全国冲床行业排第六位,机床行业产值利润排广东第一,拥有包括7名高级工程师和自己的博士后工作站在内的雄厚的技术研发力量。
2004年,正是这个昔日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小厂,以3990万元的投标价,成功收购了广西梧州市的国有骨干企业梧州市锻压机床厂和梧州市铸造厂,由此走出了广东锻压机床厂向外扩张的一大步。
“箩底橙”变身“大哥大”,街道小厂吃掉了国有大厂。广东锻压机床厂发展有什么奥秘?他走过的是一条怎么样的道路?
艰难创业
今年是广东锻压机床厂50年纪念。50年前的1958年,大良出现了一个叫“工业一营”的组织,这个组织和当时的大跃进有很大关系,编制有点军队模样。但是,实际上是当时大良政府把一些游动在社会上的磨刀打铁、阉鸡补镬零散的个体从业人员(也就是陈伟德自己形容的“箩底橙”)组织起来做工业的一个集体。这个集体有10来家小作坊工厂,陈伟德所在的小厂是靠137个职工,每人用一个月的工资(40元)入股、以自食其力、生产自救形式组织起来的工厂。
说起创业的艰难,陈伟德感慨最多。
一无设备,二无资金,三无技术,四无厂房……这是陈伟德形容当时的情况。没有设备,就自己做,用油桶,凿开两头,做熔铁炉;没有起重机,用木头搭起架子,50吨的家伙,一寸一寸地移动……就是这样起家的“大良凤城机械厂”,到1978年改名为顺德锻压机床厂的时候,已经是拥有职工400多人,年产值达到400万元,140万元利润,纳税占大良公社60%的集体企业了。
曲折发展
不过,顺德锻压机床厂的发展并没有一路高歌。1979年,国家整顿机械行业,全国机械行业不少小厂都停产“执笠”,顺德锻压机床厂陷入了生产十分艰难的时候。当时家电行业刚刚起步,锻压机床厂也想过要转产电风扇。但是广东省机械厅不同意该厂搞风扇。
广东省机械厅之所以不同意其搞风扇,源于两者的一段渊源。文革的时候,大良凤城机械厂一度改名大良印刷机械厂,生产小型印刷机,也曾经承担过印刷毛主席著作的任务。当时印刷毛主席著作是政治的行为,由省级公安部门和文教部门审批才能够承印。有关部门知道顺德有一间印刷机械厂可以印刷毛主席著作以后,亲自派人到顺德,正式委托大良印刷机械厂印刷毛主席著作,材料由省直供,也就是这样一个机会,让名不见经传的“大良印刷机械厂”正式和后来的广东省机械厅挂了钩,生产列入了国家计划。
而广东省机械厅不同意该厂转产一事,实际上这个决定是对的,之后几年,随着家用电器业的兴起,冲床显示出供不应求之势。1983年,死里逃生的顺德锻压机床厂出现了经营的转机,销售突破1000万元。
1986年,顺德锻压机床厂改名广东锻压机床厂,当时的省长叶选平亲自为这家已经小有名气的集体企业题写厂名。
转制时分
真正让广东锻压机床厂飞速发展的是上世纪90年代顺德改革中的转制。
广东锻压机床厂转制,可以说是顺德“靓女先嫁”的典型。顺德企业转制启动的时候,广东锻压机床厂已经是效益很好的单位,1993年实现利润2200万元,仅上缴给镇工交办就有850万元。因为当时效益好,转制时候,曾经有港商有意赎买锻压机床厂,并愿意以10%的股份给厂里,仍然聘请陈伟德担任厂长。开出了不少优厚的条件,陈伟德不为所动。
锻压机床厂转制,后来由陈伟德等4个人发起,以2亿多元总资产,9000万元净资产,签约从集体“嫁”了出去。作为转制发起人之一,陈伟德于1994年5月26日锻压机床厂转制后的第一次董事会上,被推举为董事长。陈伟德提出三个条件,说,满足这三个条件,自己做董事长,不满足这三个条件,另请高明!
陈伟德的三个条件是,第一,还清赎买金;第二,还清银行贷款;第三,发展和更新锻压机床厂的设备。陈伟德强调,要按顺序完成了这三个任务,才可以考虑分钱。
扩张时代
并不是所有职工开始都看好转制的。因为转制也不是一转就灵,市场随时都有风险。1994年,也就是广东锻压机床厂转制的第一年,锻压机床的市场就陷入了低迷,以最好的市价卖出,马上遇到市场低迷,让一些占有股份的职工有些悲观,到1996年,大约有50%的职工股要求退股。怎么办?陈伟德和几个大股东分析了市场的形势,决定把要求退股的职工股全部收购回来,并支付同意退股的职工股18%的年利息。陈伟德对市场的判断一如既往,国家要发展,肯定离不开冲床行业发展,关键是自己要咬定发展这个道理,做强自己,就不怕市场的风浪。
才熬过两年,到1998年,锻压机床行业再度大升温,该厂顺势而上。到2004年,广东锻压机床厂已经宣布把转制时候的债务还清了。据悉,十几年来,广东锻压机床厂除了近年分了一点股息,从来没有分红。而设备投入,几千万,几百万,只要是发展需要,企业几乎是毫不犹豫。
现在,广东锻压机床厂已经拥有职工1500多人,向国家上交税收超过1.3亿元。对于未来的发展,掌门人陈伟德向记者描述的目标是:2010年产值5亿元,税收5000万元。“巩固好现在三间厂,再扩张”。
老板感言
陈伟德:实实在在落地生根
广东锻压机床厂成为顺德首批总部经济企业,表明广东锻压机床厂要在顺德实实在在发展和壮大,落地生根,成为顺德本土上的产品质量过得硬的企业。
我说的实实在在发展,意思是我们的根扎在顺德,我们企业的发展要对地方负责。我们做企业打的是硬仗,从设计开始,任何零件都要自己加工。我们的发展模式和很多同行的企业都不同。有人说我们这样做很笨,风险大。但是我们认为机械行业产品质量是企业发展之本。一个以外围加工为主的企业是无法保证产品的质量,也经受不起市场的风浪的。目前广东锻压机床厂的产品在全国冲床行业中卖价是最贵的,但是人家也要,为什么?因为我们质量稳定。机械产品不同于其他工业品,它的使用期特别长,现在金融海啸,虽然我们也受到一定的影响,但是我相信,有质量的产品始终会有市场。我们做总部企业,做的是百年基业,现在锻压机床厂的新车间投入过亿元,单地面的投入就超过400万元。我们的想法是:细水长流,实实在在,落地生根,扎根顺德。
记者手记
感受陈伟德的激情
接触过很多企业家,要说锻压机床厂掌门人陈伟德给我的印象,那就是他作为一位民营企业家一直在燃烧的发展的激情。已经70多岁的老人,说起他的车间、他的设备、他的发展规模,乃至他对工人的感情,他经常激动得喜形于色。正是这位富于激情的企业家,把一家本来是生产由冰冷的钢铁组合起来的产品的企业,打造得同样充满激情和充满人情。
关于发展,陈伟德每次和记者谈话,都要介绍他的投入情况,“投入”成为他管理和经营企业的关键词。“不投入等死!”“分光吃光怎么发展?”这是他的口头禅。说起他即将完工的跨度为69米的新车间,说起他那套“柔性生产系统”、“车削中心”,甚至说起他远在广西梧州、被他成功收购的国有大厂,他就经常显示出一种津津乐道的高兴。正是这种激情,才有企业的长期坚持的投入,才有今天拥有同行一流设备的工厂。
而说到人情,现在金融海啸影响,很多企业老板对裁员和减薪的话题都在挖空心思,大家已经心照不宣。而锻压机床厂的这位掌门人告诉记者:受金融海啸影响,现在企业发展的速度是放慢了,但是顶得住我坚决不减薪不减员,还有柴米油盐的福利也一分不减。他每年春节前都要到广西梧州,掏钱请那里的职工吃团年饭,那里的职工难怪会说:国企不如民企。
德叔说,做企业,职工安心,企业在市场上才能够扎得稳。何况,他对顺德感情是那么深刻,顺德人和他风雨同舟几十年,顺德人有情,做企业家就应该有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