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80吨电炉炼出震后第一炉钢水,德阳二重集团逐步全面恢复生产
宝钢5米粗轧机机架,单片宽4.67米,长15.89米,重达405吨,被业内人士喻为“中国之最”、“世界之最”。5月23日,距离“5·12”大地震发生只有11天,在德阳二重集团重机分厂正式吊装……昨(3)日,记者在这里看到了这个庞然大物,此时,它已经整装待发,即将运往上海宝钢。由此,也拉开了整个二重集团抗震救灾、全面恢复生产的序幕。 涅槃重生 关注川企重建 兄弟情谊 4个小时,火速派出首批突击队 见到二重职工苏宏的时候,他正在车间里上班,因为抢进度,他已经连续上了两天的“大倒班”,尽管是一脸的疲惫,但一说起前往“东汽”抢险,他立刻来了精神。苏宏说,5月12日晚7时,距离地震发生不到4个半小时,二重就紧急从上百名踊跃报名的职工中抽取了20人组成突击队,他成为了首批队员之一。 一进入汉旺,苏宏立即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房屋全部倒塌,到处是残垣断壁,到处是人们求救的哭声……”苏宏说,自己的眼泪一个劲儿地往外冒。一下车,突击队就冲到了废墟中救人,从5月12日晚上9点,一直到5月13日上午9点,整整12个小时,苏宏和队友们没休息过一下,一直到第二批救援人员赶来。“我还从来没有这样与死去的人这么近距离过,我觉得心情特别沉重。当我们把活着的伤者抬出去时,看见他们家属的那份激动和感激,我们觉得特别欣慰。”苏宏说这话的时候眼圈又红了。 二重兄弟,给我带来生命曙光 “当时是晚上9点,我们看到二重救援队冒着余震险情为我们送来了工作服、吊车、运输车辆、盒饭等,他们是第一个抵达我们厂的外部救援力量,看到他们的车开来时,我们都感动得哭了。”现居二重灾民安置点的东汽的幸存者小张回忆说,东汽的幸存者都不会忘记那些身穿印有“中国二重”字样的蓝色外衣的人们,那些在第一时间来到他们身边的“二重兄弟”。当他们正处于灾难带来的绝望中,是二重带给了他们生命的曙光。 5月13日凌晨5时许,在大连参加中组部学习班的二重集团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重装股份公司董事长石柯星夜兼程经北京绕道重庆赶回二重抗震救灾指挥部,开展抗震救灾指挥工作。8时30分,二重第二批由80多人组成的抢险突击队携带救援工具及设备冒雨奔赴救灾第一线,抢救被掩埋在废墟下的东汽受灾职工和家属。 抗震自救 第一时间,抢险救灾恢复生产 “我们一边帮助兄弟单位抢险救灾,一边抗震自救,在第一时间恢复生产。”万信公司的一位管理者说,在地震中,二重也损坏了一些厂房和设备,但不会影响到正常的生产。 昨日上午,在炼钢车间,80吨电炉的两名主控工正在控制室认真操作着,透过控制室的玻璃看出去,红红的钢炉不时飞溅起钢花。其中一名主控告诉记者:“从22日恢复生产以来,我们就已经开始满负荷地生产,全身心投入到生产中,因为地震损失了不少的时间,现在我们加班加点地干,就是为了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就这两天,我们每天都要生产6到7炉钢。” 离模段车间二工段的锻锤很远,热浪已经袭来……5月22日中午12点10分,锻造厂炼钢车间80吨电炉顺利冶炼出了地震以后的第一炉钢水,标志着炼钢车间自大地震以后已全面恢复生产。5月23日,国内最大的宝钢5米粗轧机成功吊装,进入总装工序,二重冷加工生产全面恢复。震后第十三天合浇600多吨大件,冷热加工全部正常运行。 同步播报震后东汽首台重型燃汽轮机启运 据新华社电3日上午9时30分,德阳东方汽轮机厂(简称东汽)在地震后启运首台重型燃机主机,这成为四川重装产业灾后重建的重要标志。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东汽成为四川受损最为严重的央企,位于绵竹市汉旺镇的基地严重损毁,大多数厂房倒塌,500多人遇难,直接经济损失50亿元以上。 据东汽总经理助理张生平介绍,这台27万千瓦的重型燃汽轮机主机是东汽为福建莆田电厂制造的,重372吨,长14米,高6米,价值2.7亿元。5月12日,在由德阳运往乐山码头,途经成都市新津县时地震发生,被迫停靠在大件公路成新段原花桥收费站。 据负责运输的德阳飞龙运业副总经理丁勇介绍,运送这台重型燃机的拖车有多达180个轮子,同时四川省已组织力量排查了沿途的大件公路、桥梁、涵洞等设施,预计明天中午可顺利抵达乐山,随后装船运往福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