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资讯 > 正文

[煤]能源局:必须控制煤炭产量增速

  • 2010-11-26 8:18:32
  • 来源:人民日报
  • 点击次数:
  未来十年,我国将处于工业化进程加快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将持续增加。我国一次能源结构具有“富煤贫油少气”特征,“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短期内难以改变,煤炭将继续承担起保障我国能源供应的责任。煤炭工业实现科学发展必须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第一,控制总量增速。未来中国煤炭工业不能再走无节制增加煤炭产量的道路,要控制煤炭产量增速,提高能效。从英美等发达国家的煤炭工业发展历史来看,工业化完成之前煤炭产销量的增长是普遍规律。但从主动适应促进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的宏观形势出发,未来中国煤炭产量的增长必须处于一个合理的水平,实现煤炭资源的集约化开发,使煤炭工业发展呈现“总量持续增长、增速逐步放缓,煤炭产量随工业化进程逐步达到顶峰”的发展态势。
 
  第二,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一批跨地区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是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的当务之急。2002年,美国前20家煤炭公司的产煤量占到全国总产量的82%,其中前5位的大型煤炭公司产量占到全国总产量的52%。煤炭产业具有资金密集型、技术集成型和产出固定型等特点,较高的集中度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要抓住当前煤炭供求关系相对宽松的有利时机,加快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企业兼并重组。
 
  第三,统筹转化方向。发电仍是煤炭转化利用的主要形式,新型煤化工大规模推广还须慎重。目前,美国和欧洲的发电用煤比例分别约为90%、80%,澳大利亚发电用煤也超过煤炭消费量的85%。而中国发电用煤只占煤炭消费总量的50%左右。可以预见,电煤在中国煤炭消费总量中的比重将出现缓慢上升的过程。需要指出的是,由于中国煤炭资源西多东少、北富南贫,煤炭生产地与消费地逆向分布,在发展燃煤发电的过程中,必须根据先进输电技术的研发进展情况和中心负荷地区的电力安全需要,统筹规划能源流向,科学确定电源点布局,加快劣质煤就地转化,实现输煤与输电平衡发展。
 
  第四,推进节能减排。煤矿企业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首要途径,加快建设高效、节约、环保的现代煤炭产业体系。改革现有开采模式,提高煤炭资源回采率,研究煤炭气化等方式解决开采难度大的煤炭资源回收问题;研究保水开采技术,推广矸石充填不升井;复垦沉陷区,建设生态矿区。发展高参数超超临界煤电机组、煤气化(19.98,0.55,2.83%)联合循环机组、大容量循环流化床机组,研究碳捕获、埋存与利用技术,适度发展煤气化和液化。总结“十一五”煤矸石电厂项目建设经验,研究“十二五”煤矸石项目规模和布局;强力推进煤矿瓦斯“先抽后采、抽采达标”,加快重点煤矿区煤矿瓦斯规模化抽采和利用工程建设和重点煤层气田的地面开发。
 
  第五,加快科技创新。加大煤炭行业重大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性技术研究,推动煤矿由传统的生产方式向大型化、现代化、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的方向转变,煤炭企业经营管理由经验决策转向信息化、系统化、科学化决策上来,推动煤炭产业由资源开采向深加工转化和清洁高效利用方向发展,逐步建立起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新型煤炭产业。
 
  第六,加强国际合作。2009年,中国煤炭净进口量达1亿吨以上。保持适度规模的煤炭进口,既有利于煤炭资源在国际范围内的优化配置,也有利于调节中国进出口贸易结构。另一方面,还促进了世界煤炭开采水平的提高。经过多年复杂地质条件下的生产开发,中国煤炭企业积累的一些经验可与国际同行分享。继续推进走出去战略,鼓励大型煤炭企业在境外投资办矿,通过国际合作,提升管理水平和理念,增强国家煤炭安全保障。
 
  第七,推动制度创新。深化煤炭价格改革,建立能够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稀缺程度以及环境治理等外部成本的煤炭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放开电煤价格,充分发挥价格杠杆在转变发展方式中的重要作用;落实好国家关于煤矸石、煤层气发电上网,煤层气税费减免、财政补贴等激励扶持政策;积极推进《煤炭法》的修订,组织研究配套法规、规章,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和开办煤矿企业资质管理办法的实施,继续跟踪煤矿企业行政许可整合撤并工作,促进煤炭管理职责分工的逐步理顺;把煤矿安全生产落到实处,实现根本好转。
 
  第八,惠及全体矿工。发展的目的是经济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的改善同步进行,使更多的老百姓能够享受到发展的成果。近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出席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时提出了“包容性增长”这一概念,其最核心的含义就是经济增长要让低收入人群受益。要进一步完善分配制度,缩小收入差距,提高职工收入,改善职工生活,让煤矿职工生活的更加幸福、更有尊严。(作者系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司长)
站内资讯搜索
淄博桑德
图片播报 更多>>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站点地图 - 隐私策略 - 用户协议 - 法律声明 - 推广服务
京ICP备05075268号 版权所有(C) 2011 中国锻压协会
E-mail:info@chinaforge.org.cn    URL:www.duanxie.cn www.metalform.cn 客户服务热线:010-53056669 传真:010-53056644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北清路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博雅C座10层 邮编:102206
语辰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