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产业投入大幅增长
我国早期钛产业的发展一直受到资金投入的制约。2000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撤销以后,钛产业的国家计划指令性(即行业管制)削弱了,市场性增强了。面对钛需求强劲的历史机遇,社会各界(包括材料界与非材料界)大举向钛产业进军,大量资本(包括国有、民营和国外的资本)进入钛产业。2001年以来,全国各地投入钛产业的资金约200亿元。我国钛产业由“以钛养钛”阶段进入到“众业兴钛”、“众业促钛”的阶段。近8年的钛产业投入远超过前40多年的总和,为我国钛产业的大发展创造了最重要的条件。
技术与装备水平显著提高
为扩大产量和提高企业竞争力,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的支持下,中国许多钛企业实行了一系列产业化项目和技术改造工程,显著提升了钛产业的技术与装备水平。2001年以来,实施一系列的重大产业化建设项目与钛技术改造工程项目。例如,遵义钛厂实施5000吨海绵钛现代化生产技术及装备示范工程;西北有色院实施了层状金属复合板材、年产1000吨钛管材、稀有色金属板带材等项目;宝钢股份公司实施了钛加工材的技术改造一期建设和扩建锻造机、钛及钛合金先进棒丝生产线、钛合金等温锻生产线产业化、特种合金连轧生产线等项目;宝钛集团实施了钛合金板材生产线技改、大吨位自由锻生产线技改、钛带生产线建设等项目。近几年来,在我国钛加工领域,宝钛集团、宝钢股份、西北有色院的技术改造力度最大,技术进步也最显著。
在技术改造过程中,我国引进了许多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钛熔炼、加工与检测装备和技术。例如,引进了乌克兰的海绵钛生产技术(半密闭式电炉冶炼钛渣技术、氯化-还蒸-电解成套技术)、海绵钛自动称重混料系统、真空等离子焊箱、大型电子束与等离子冷床炉技术;8吨、10吨、15吨真空自耗电弧炉;2500~4500吨快锻机;1300吨径锻机;2800米热轧机,大型炉卷轧机、大型二十辊冷轧机、大规格棒材分区超声波无损检测系统;锻件C扫描超声波无损检测系统等。这些技术装备,对提高生产效率,开发高性能钛材,促进节能、环保,降低生产成本等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利用2400KW冷床炉,2006年10月生产出了Φ736×5000mm/10吨钛锭,2007年生产出337×1350×5000mm钛板坯,为生产优质钛锭、缩短加工流程与回收残钛创造了有力条件。
由于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升,我国钛产品的资质认证取得了很大进展。宝钛集团、宝钢股份公司、西北有色院等多家骨干企业,先后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GJB军标质量管理体系、AS/EN航空航天质量体系、“全国工业产品许可证”、“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等重要产品资质。宝钛集团还获得了美国波音公司、英国罗罗公司、欧洲空客公司、法国Snecma公司、Fortech公司、美国GOODRICH起落架公司、加拿大庞巴迪飞机制造公司的质量论证。遵义钛业也通过了德国克虏勃公司的航空级海绵钛质量论证。西部超导公司通过了国际宇航AS9100质量论证。西部钛业通过了欧洲摩迪公司的质量论证。这些标志着我国骨干钛企业跨越了很高的技术门槛,产品质量与管理水平向国际先进水平迈进了一大步。
国内多家企业的海绵钛和多种加工材产品被评为国家重点新产品、国家免检产品或国家名牌产品。
科技攻关成效显著自主创新能力增强
在“十五”与“十一五”期间,我国钛行业实施了几十项涉钛的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重点军工配套新材料计划项目。在8年内,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83项;获得发明专利73项。
2001年以来,在实施“十五”与“十一五”国家科技攻关和军工配套新材料计划过程中,我国钛行业开展了广泛的产学研结合。我国在高温钛合金(Ti-60、Ti-600)、高强高韧钛合金(TC21)、损伤容限性钛合金(TC4DT)、阻燃钛合金(Ti-40)、低温钛合金(CT-20)、超高强钛合金(Ti-1300)、船用钛合金、生物医用钛合金、装甲钛合金(Ti-53322)、TC4大规格棒材(Φ350х4000mm)、大型TC4钛合金模锻件(最重500Kg)、钛异型件(大规格球形气瓶、半球膜片等)、大规格钛-钢复合板(最大30m2)、钛精密铸件、钛粉末制品(优质钛粉、钛发泡件、多孔钛板、多孔钛管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通过热连轧和炉卷轧机制取热轧钛带卷技术也取得重大进展。科技攻关在促进钛产品品种多样化、规格大型化和质量稳定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航空、航天、兵器、舰船、核能等高技术工程和化工、大电站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关键材料。钛行业中有6个国有单位获得了“中组部、人事部、国防科工委、总政治部、总装备部联合颁发的高技术武器装备建设工程突出贡献奖”。在神州号飞船和嫦娥1号探月飞船发射成功之后,它们还受到了国家特别嘉奖。
在国家倡导自主创新方针政策的指导下,我国钛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主要表现:一是自主开发了许多大型先进生产设备,如大型沸腾氯化炉、8吨与12吨还-蒸联合炉、大型管材真空退火炉、大型板材真空蠕变矫型炉等。这些设备均是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再创新而成的。其二,钛合金的研发从仿制为主转向以自主创新为主。在总结多年研发与生产经验的基础上,2007年以来修订了新的海绵钛,制订或修订了15个牌号的钛材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家军用标准。这些成果反映了我国钛产业大军技术素质的提高和创新意识的增强,对促进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2008年,我国钛行业还开始组建了一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如遵义钛业和宝钛集团的技术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