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位居东南沿海地区的福建晋江市,近年来纺织服装、制鞋、建筑陶瓷、伞具、玩具等产业蓬勃发展,几大产业年均创产值总计都在600亿元以上,占当地工业的主导地位,吸纳就业人口占全市总人口50%以上,仅晴雨伞一项就创造年产值20多亿元。 2003年,浙江省经贸委调查统计,全省工业总产值在10亿元以上的制造业有149个,工业总产值一万亿元,约占全省总量的52%。其中,较典型的有温州鞋革和服装、绍兴(县)印染和织造、乐清低压电器、萧山化纤、海宁皮革、嵊州领带、永康五金、永嘉纽扣、桐庐制笔、诸暨袜业等。目前,这些“块状经济”已经成为浙江省乃至全国的专业生产加工出口基地。 同样,在浙江台州市的黄岩区(镇),通过发展模具产业,形成了区域集聚,现有专业模具企业525家,从业人员三万人,实现年销售收入50亿元,出口2500万美元以上,成为著名的“模具之乡”。 “小产品”何以做出了“大买卖”?“小城镇”何以做出了“大市场”? 其魔力就在产业集群。这些地区依靠产业集群迅猛发展,有力地提升了地区产业竞争力,有效地激活了区域经济发展潜力。 产业集群是以一个主导产业为主,大量与其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一定区域内的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的竞争优势。它首先是产业,其次有集群,是区域经济的“实体”。 经济学理论认为,产业集群作为一种典型的经济活动空间现象,是经济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人类许多经济活动都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趋向。在全球竞争的挑战下成功的地区与成功的企业一样,往往拥有自己的支撑点和核心竞争力。区域的支撑点和核心竞争力就在产业集群上,这就是大量相关企业空间集聚所形成的本地化的产业氛围,它是其他区域最难以模仿的。 实践表明,产业集群已经成为我国许多区域经济发展的源泉。在产业集群发展快的地方,区域经济就壮大;而经济发展快的地区,也都是产业集群发挥作用较大的地区。产业集群实际上是把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通过分工专业化与交易的便利性,有效地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一种有效的生产组织方式,是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从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到胶东半岛,已经形成众多的产业集群带,成千上万的中小企业正围绕产业集群进行着专业化分工和生产,大大推动了这些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加快了各地城镇化进程,促进了社会就业和“三农”问题的解决,有效地实践了“以工哺农、以城带乡”,城乡和谐发展。 产业“集群”,不仅是集群的产业得到较好的发展,也将推动相关联的产业发展,如同“乘法效应”一样,将使该地区或相关产业产生裂变,极大地促进和加强区域经济的发展,带动经济腾飞。因此,产业集群是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一个必须和有效方式。一定意义上讲,产业集群是区域发展的有力支撑,也是区域经济的有效增长极。区域经济发展的快与慢,质量高与低,时间短与长,关键就看在其区域内的产业是否集群,集群大小,集群影响力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