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惯被称作宏观经济“风向标”的钢铁业来讲 2008年的冬天无疑来得有点儿早,也寒冷彻骨。随着国家一系列经济刺激方案的出台,及钢铁、汽车等产业振兴规划的通过,春节过后的钢市给予了较为温和的积极回应。
然而分析人士认为,2009年整体市场前景仍不容乐观,危机重压下的钢铁业,面临着诸多变数,尤其是全球性宏观经济的低迷,使得钢铁业重构成为当务之急。
市场温涨 后劲不足
2月1日,上海现货市场钢报价普涨。热卷价格超过4000元/吨,涨50元,比元旦期间3770元/吨涨230元。自2008年11月中旬反弹以来,涨幅近30%。冷板报价4650元/吨,涨50元,而上月初为4230元/吨,月涨幅约为20%。螺纹钢报价3620元/吨,涨20元。上月初报价为3450元/吨,月涨幅为10%左右。中厚板报价3880元/吨,与上一个交易日持平,上月初报价为3750元/吨,月涨幅10%左右。
这是自2008年11月中旬反弹以来,国内钢价连续10周上涨。对此,业内人士认为,库存偏低、市场资源偏紧,及连续7年习惯性的春季行情是国内钢价上涨的主要原因。但此番上扬有空涨成分,节后涨势恐难持续。
在一些市场人士看来,眼下的价格企稳显然缺乏支持,但市场再度“宽幅下跌”的可能性也不大。这种不活跃的市场盘整状态是对中国钢铁业最大的考验。据国内一些钢铁资讯机构的分析,2009年中国钢材市场的总格局是:高产能、低产量、低需求。
对此,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钢铁专家刘刚曾表示,2009年钢材价格的主要影响因素在出口和内需,若出口调控得当、内需拉动作用强的话,钢材价格将呈波动性小幅上升态势,可能上涨10%以上,但重新回到2008年5、6月的高位可能性非常小;若国内钢铁业结构调整不到位、出口急速下降的话,钢材价格将低位徘徊,甚至继续下行。
更有业内人士预测,2009年钢材年均价格较 2008年仍有10%以上的跌幅。原因是下游增速放缓超出预期导致需求大幅萎缩,进而可能导致钢价的下跌超出预期,同时上游原材料价格跌幅又可能比预期小,所以钢铁企业成本压力将很大。下游需求的缩量,是制约钢铁回暖的根本因素。
在2009年1月13日举行的2009年钢铁生产经营预期目标座谈会上,多家大型钢铁企业负责人均对后市表示悲观。产能与需求相比严重过剩,已成为中国钢铁行业2009年面临的最大难题。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资深专家陈克新表示,受国内外经济进一步减速的大环境制约,2009年中国钢材需求增长将继续放缓。“预计全年钢材表观消费量不会超过6亿吨,比上年增长10%以下,呈现继续减速局面。”
铁矿石价格下跌成定势
在经历了2008年冰火两重天的砥砺后,连续六年累计上涨近4倍的铁矿石价格,2009年下滑已成定势,主要原因仍然是全球经济形势恶化导致需求萎缩从而引发的钢铁业大幅减产。 日前,路透社对15位分析师的调查显示,澳洲铁矿石价格在2009年年度合同谈判中预计下降30%。这标志着必和必拓、力拓和淡水河谷等矿业巨擘涨势终结。资料显示,上述三巨头控制着每年8亿吨海运铁矿石市场的大约75%。 对于2009年度国际铁矿石长期协议价,国内钢铁业人士普遍认为,如果按照国内现货矿生产成本,三大供应商有必要将铁矿石最大下调 25%以贴近中国生产成本。出于战略打击中国现货矿竞争对手进而巩固自身地位的考虑,三大铁矿石供应商也可能将价格下调超过 25%。更有大胆预测认为,从成本角度来看,今年谈判价格最多可能出现40%左右的跌幅。 在建筑业和汽车业等重要耗钢行业需求受到重创之际,钢铁商占据上风。钢铁价格和需求崩跌,自去年3月以来现货铁矿石价格将大跌约60%,包括日本JFE和中国主要炼钢厂在内的钢铁商都表示,希望铁矿石价格至少降至2007、2008年的水准,这同样也意味着澳洲铁矿石价格要下降大约45%。 出口拉动不容乐观 在中国钢铁业的发展架构中,出口的拉动作用不容小视。然而,目前来看,2009年的世界经济很不乐观。 联合国最近发表的一份报告预测,2009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不超过1%,明显低于2008年2.5%的增长速度,更大大低于过去4年中3.5%至4%之间的增速。联合金属网研究中心分析师张平认为,2009年中国出口可能大幅下降,预计全年出口在4000万吨左右。 值得关注的另一则消息是,美国国会众议院1月28日通过一项总额为8190亿美元的新经济刺激方案,其中有条款规定,任何基础设施项目要获得新经济刺激方案的资金支持,所使用的钢铁产品都必须是美国生产的。 此消息一公布,立刻引起轩然大波。抛开贸易摩擦方面的考虑,此条款如果付诸实施,犹如将对我国低迷的钢铁出口市场“伤口上再撒一把盐”。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美国是仅次于韩国的中国钢材第二大出口目的地国。2008年我国出口至美国钢材量达到501.63万吨,占我国钢材出口总量的8.48%。而 2008年美国进口钢材总量为2889万吨,中国钢材进口占其总进口量的17.36%。一旦出口美国受阻,我国钢材在出口市场上将遭受巨大损失。“钢材出口难度加大意味着更多的钢材转入国内市场,国内市场供求矛盾会明显增大。”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长期研究钢铁行业的专家刘刚如是说。 重构见效尚需时日 2009年1月14日,钢铁、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出台,政策的春风率先光顾了钢铁业。控制总量、淘汰落后、联合重组、技术改造、优化布局成为推动我国钢铁产业由大变强振兴之举的主方向。 细加剖析不难发现,钢铁规划主要有五大方向:一是统筹国内外两个市场。落实扩大内需措施,拉动国内钢材消费。实施适度灵活的出口税收政策,稳定国际市场份额。二是严格控制钢铁总量,淘汰落后产能,不得再上单纯扩大产能的钢铁项目。三是发挥大集团的带动作用,推进企业联合重组,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和特大型钢铁集团,优化产业布局,提高集中度。四是加大技术改造、研发和引进力度,在中央预算内基建投资中列支专项资金,推动钢铁产业技术进步,调整品种结构,提升钢材质量。五是整顿铁矿石进口市场秩序,规范钢材销售制度,建立产销风险共担机制。 参与规划制定的有关专家明确指出,此次出台的规划是“调整+振兴”,并不简单着眼于短期效应。然而,钢铁振兴规划获得通过的消息一宣布,钢市和股市上还是充满“乐观”的声音。对此,一些较为冷静的业内人士认为,规划出台不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眼下钢市的严峻不会给“盲目乐观”留有余地,钢价短时的浮沉也不能说明前途得失,业界应充分认识调整、重构的必然与必要这一现实。 有分析认为,高价矿和产成品库存的消化固然需要时日,但比这更难以破解的因素,则是至少连续6年的行业高速发展已使国内大部分钢企形成了固有的产销“惯性”。面对突如其来的市场急剧变化,这种“惯性”一时难以改变,从而无法应对。而要破解这种“惯性”,重建新的市场操作模式,绝非一时之功。 其实,前些年持续增长的中国钢铁业,给2009年市场最鲜明的贡献就是高产能。除了“惯性”递增外,首钢曹妃甸、鞍钢鲅鱼圈、邯钢新区等一批大项目的陆续建成,也已形成生产能力。由此估计,2009年全国粗钢生产能力已超过6亿吨的规模。 相形之下,“低需求”的市场格局决定了大部分产能必将搁置。据测算,国内用钢需求相对较为乐观,因为有加大投资、扩大内需等多项政策效应的期待,但国内制造业和房地产业投资收缩带来的不确定性对钢铁业的影响不容忽视;国际市场需求下滑则更为明显,不仅欧美市场出现了3%至11%的需求下降,日韩市场的需求降幅也在10%左右,新兴市场的需求增长明显放慢,再加上汇率因素,都预示中国钢材出口阻碍明显加大。 这一切都意味着,破局中国钢铁业危机,必须脚踏实地地践行重构,无捷径可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