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万亿“蛋糕”的刺激下,工程机械板块近期在二级市场上的表现可圈可点。行业指数涨幅达30%,明显超过大盘。徐工科技[16.020.12%](000425)、三一重工[16.28-0.49%](600031)、中联重科[13.611.26%](000157)、厦工股份[5.21-4.05%](600815)等行业内强势公司的平均涨幅更超过了50%,个别公司的涨幅甚至翻倍。工程机械板块的集体走强似乎让人觉得4万亿可以扭转行业下滑的趋势,但种种迹象表明,行业的危机不仅没有因此而得到遏制,相反还呈现加剧趋势。需求疲软、应收账款的大幅增加将给业内上市公司带来巨大考验。
行业危机超出想象
在本轮扩张性财政政策出台之前,投资者普遍看空周期性行业的发展前景,工程机械作为典型的周期性行业,那么,4万亿的投资计划是否可以扭转其行业调整的格局呢?
中信建投研究员高晓春认为,按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用于设备器具类投资额占比一直维持在21%~22%左右的水平测算,假定原先计划投资2万亿元,此次增加1倍,增加的2万亿元投资用于购置设备的将有4400亿元,与2008年度预计的机械行业收入8.82万亿相比,带来的收入增长仅为2.5%。因此,扩大投资对机械需求拉动有限。
中金公司研究员罗晓春对此次4万亿的投资进行了假设性拆分。总体上看,4万亿投资对2009年机械行业主要产品的实际拉动在5%-6%之间,拉动作用有限,不会改变其调整格局。经过测算,该方案对各种工程机械设备的拉动作用大小不一。总体来看,如果落实到位,2009年将拉动工程机械销售增长6%左右。他认为,在工程机械行业销售明显恶化的情况下,6%的拉动作用对股价的影响微弱。特别是考虑到从立项到实际投资到位,再到形成对设备的购买估计需要至少半年的时间。因此他对工程机械行业运行趋势的判断不变。
尽管4万亿蛋糕尚未明确,但可以肯定,这对于以装载车、挖掘机见长的柳工[10.50-1.04%](000528)无论怎样都是一个不小的需求刺激。但是,柳工董秘王祖光并没有掩饰公司所面临的危机。他向记者坦承,“行业的经营困境从今年三季度就开始了。我们原以为情况不会很严重,政策的松绑可以缓解当前的压力,但现在看来,明年的形势依旧不乐观,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超出了想象,公司所面临的困境前所未有。”
如果说4万亿的蛋糕都难以缓解装载机、挖掘机的困境,那么,以混凝土业务为重心的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可能就更不用说。资料显示,中联、三一合计占据着混凝土市场80%以上的份额,公司近50%的营业收入与房地产市场有关。在房地产市场依旧疲软的当前,两公司所面临的经营压力可想而知。
销售出口数据下滑
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总体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但从10月开始,不少企业销量骤减,有的企业甚至开始出现亏损。
“10月份的统计数据现在还没有出来,但从我们访问的企业来看,受销量下滑和汇率等因素影响,虽然全行业的亏损还没有出现,但部分骨干企业的利润空间已被大大压缩,出口增幅有加速下滑的趋势,负增长也有可能出现,同时,部分经营管理不善的企业开始出现亏损。”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机械行业分会副会长张效林表示。 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挖掘机分会对行业内20多家主要企业的统计表明,10月份,可比样本的销量为4332台,同比和环比都下降了17%。
按照以前的规律,7-9月是工程机械行业的传统淡季,10月份之后销量会有所回升。另外,今年的奥运赛事影响到了一些项目的开工,也就是说,前期被压抑的需求在10月份应该开始释放,销量会逐渐回升。但是,2008年10月份却出现了少有的同比和环比的双双回落。
“尽管还没有统计数据,但可以肯定,10月份的销售情况将非常难看。从10月中旬开始,突然感觉冬天来了!”国内某知名工程机械企业销售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最近一段时间部分产品的销售面临困境,订单开始减少。
在过去几年,随着国内工程机械行业的强势崛起,出口已经成为行业增长的一大亮点。但是,随着金融危机的急剧恶化,种种迹象表明,中国机械制造行业的出口有下滑的趋势。
出口的高速增长是山推股份[8.593.49%](000680)推土机销量整体较快增长的保证。三季度,该公司出口约1700台,增长77.5%;但从今年逐季来看,出口的增速正在下降。一季度和上半年,该公司的出口增速分别为122.5%、95.8%。
应收账款增长明显
扩张政策的有限拉动,出口形势陡然生变,影响的不仅是企业的未来销售收入,大幅增长的应收账款对工程机械类上市公司也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据WIND统计显示,2008年初,国内15家机械类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为99.4亿元;到了今年三季度,上述公司的应收账款陡增至163.84亿元,增长64.79%。从环比数据来看,一季度应收账款为142.92亿元,二季度为148.83亿元,三季度为163.84亿元。在销售淡季的时候出现应收账款的大幅度增加并不是好的现象。
数据显示,除徐工科技外,14家公司的应收账款在三季度都出现了同比大幅度增长的情况;其中,中联重科应收账款同比增长109.29%,柳工同比增长55.27%,三一重工同比增长62.05%。
应收账款的大幅度增长一方面是由于各公司的营业收入的增长,但另外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由于下游市场需求的减少,竞争激烈程度的加剧,公司放松了对客户的放贷要求。中联重科就在其三季报中指出,公司对客户信用条件放宽也是公司应收账款大幅增长的重要原因。
按机械行业经营惯例,客户以所购买的工程机械作抵押,向银行办理按揭,按揭合同规定单个客户贷款金额不超过购工程机械款的7成,期限最长为3年。按公司与按揭贷款银行约定,如客户未按期归还贷款,公司将负有回购义务。
在市场需求旺盛的年份,厂家和购买方都各自享受着按揭模式带来的收入增长,但是,在市场需求疲软,客户违约也就成为一种可能,而且也正在不断发生。三一重工三季报显示,截至2008年9月30日,三一重工负有回购义务的累计贷款余额为36.08亿元,客户逾期按揭款及回购款余额为2.32亿元。
付款模式弊端
在机械制造类企业,不论是传统按揭业务,还是市场正在兴起的融资租赁模式,企业应对承购人逾期按揭的行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按照行业的经营模式,首先买受方(客户)首付30%给出卖方(企业),并将所购设备交银行做抵押;然后出卖方要替买受方提供回购担保,并在银行替买受方交8%的保证金;银行通过对买受方的资信审查后即可办理贷款所需手续;做完手续,银行即将其余的70%货款打入出卖方账户,此时,出卖方收到了100%货款。买受方收到出卖方提供的设备,按揭手续过程就算办完了。之后,就进入了买受方1到3年的还款期,即买受方每月向银行还本付息,如果违约,不能按时足额向银行还本付息,银行就从8%的保证金中自动扣除,如果买受方连续3个月都不能按时足额向银行还本付息,银行就要求出卖方对设备进行回购,也就是说,由出卖方替买受方还清整个还款期的所有本息,这样,银行就完成了它的人民币增值过程,之后,设备所有权由银行转到出卖方处,由银行配合出卖方收回买受方手中的设备。
在这个过程中,银行的利益得到了充分的保证,回购发生得越早,银行收回贷款本息的时间就越短,买受方由于在一段时间内不交银行本息又掌握着设备创造效益,故买受方在短期内也是有利可图的。但出卖方的利益却没有保障,出卖方利益受伤害的程度取决于出卖方本身对设备残值的处理和利用的程度。如果处理和利用得当,出卖方也可获利;反之,就会受到损失。
以起重机为例,少则要三五十万,多则数百万,甚至上千万。在下游需求疲软,客户选择违约似乎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但是,这种有别于房地产市场的按揭付款模式所存在的制度不完善或许也是客户铤而走险的另一个因素。在主要工程机械制造企业中,如徐工、柳工、中联、三一等都有自己的租赁公司,这些租赁公司的成立有相当大的因素是用来处理自己的不良回购设备。
以上的情况还只是建立在买受方不能按期付款的基础之上。要知道,工程机械类产品不同于房地产的“不动产”,工程机械行业的买受方是可以驾驶产品随意流动的。
因此,为了防范买受方出现跑单的行为,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行业内少数企业开始在各自的机械上安装上GPS定位仪器,以此掌握自己设备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工作状态。但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较之前来说,GPS确实对客户的行为产生约束,如果客户无力还贷,企业还可以通过查封资产,追回一部分损失;但GPS的跟踪性能只是相对的,对于那种赖皮或者存心不想付款的客户来说,根本就不管用,因为安装的GPS定位仪只要用铁锤和铁毡撬几下就掉了,所以,企业想追查机械设备的下落也是无能为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