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金融危机已经从美国蔓延至全世界,包括欧盟、东欧、亚洲、南美洲等等。很多国家的企业因经受不住危机,纷纷宣布倒闭。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前主席艾伦•格林斯潘也指出,美国正陷于“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中,这场危机引发经济衰退的可能性正在增大。
受这次金融风暴的影响,华尔街最著名的五大投行:高盛、摩根士丹利、美林、雷曼兄弟和贝尔斯登,在次级贷款危机催逼下,支离破碎。贝尔斯登和雷曼兄弟相继破产,美林则易主美国银行,高盛和摩根士丹利9月底也宣布将转型为商业银行。这不禁让人担心,这场金融危机是否也会让中国的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如临大难。
准备棉衣过冬
谈到金融危机对中国民营企业的影响,中国民营企业的生存状况堪忧,面对这种几十年一遇的金融危机,每一个企业都感觉到了严冬的迫近,每一家企业都在忍受着难耐的煎熬。自今年以来,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如此之大的变化,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几乎每一个企业的资产和现金流都在缩水。
为此,我现在以制造型企业为例,分析这些企业现在所面临的困难。
对于制造型企业来讲,资金密集、劳动力密集的特点决定了企业需要更多的资金和劳动力来支撑自身的发展,在过去10年,中国制造业赶上了一个难得的快速发展期,一跃成为世界制造中心,也刺激着企业家日益高涨的投资扩张热情。然而,此次金融海啸和经济危机来得特别急,一下子让很多企业措手不及。实际上这种困难迹象早在2007年底就已初露端倪。前些年制造业发展比较迅速,很多企业每年都保持着30%以上的增长率,这种增长基本上是靠投资拉动的,在对未来预期一片光明的前景诱惑中,企业不断扩充产能,扩大规模,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很多企业忽视了技术创新和发展的可持续性。到此次危机来临之际,很多企业还处于新一轮投入过程中。我们知道,在整个投入没有完成的时候,是不可能见到效益的。就在这个时候,危机来了,企业的现金流断了,企业陷入了两难境地。如果不接着投入,前期投入就成了沉没成本,而继续投入却没有资金支持,企业经营变成了企业家度日如年。对于那些已经完成投资正在等待回报的企业,市场的急剧降温也让他们预期中的资金回笼成为镜中月、水中花,产能变成了包袱,严酷的经济环境给我们的企业家朋友上了一堂生动的风险投资课。
基于对中国市场、中国企业发展阶段和诸多民营企业家发展历程的透彻认识,我想应该站在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指出,多数企业面临的不仅仅是必须经受宏观经济环境带来的考验,同时还面临着政策因素、市场因素和自身资源能力提升不足带来的压力。最近几年,中国的劳动力红利在逐年递减,对于那些单纯依靠低成本劳动力维持生存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讲,除了必须解决资金问题、市场问题、技术提升问题之外,甚至连长期赖以发展的劳动力供给问题也将成为一个大难题。我们可以看到,20多年前的中国,由于改革开放政策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大量的农民抛开土地,出来打工,成为中国制造业高速发展的劳动力引擎。而现在随着农村政策的调整,特别是十七届三种全会的召开,中国广大的农村将出现一个大变革,比如,土地的流转就给了农民更多新的发展机遇。此外,近年来,劳动力成本在持续上涨,特别是《劳动合同法》实施以后,企业用工成本普遍上涨了15%以上,预示着劳动力红利时代已经结束。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制造业、采掘业、纺织服装、房地产、建筑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都面临着多重压力,处于生死攸关的当口,必须咬紧牙关,做好过冬准备。
危亦是机
任何时候,危机都伴随着挑战和机遇。正如历史的发展,每次兵荒马乱都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终结,同时也意味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这才是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任何事情在发展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干扰或者危机,没有一帆风顺的。 就当前的经济形势来看,多数企业遇到了困难,需要瘦身保命,转而苦练内功,进行战略调整、资源重组和平台再造,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同时,我们看到,仍然有一些企业保持着良性发展的态势,还有一部分企业甚至逆势而上。对于这些企业来讲,这次危机就是一个难得一遇的重组扩张时机。 危机来了不要怕,对于真正的企业家来讲,要学会“打脱牙齿和血吞”,不抱怨命运,不惊惶失措,失败和挫折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学会逆境奋起的本领,今后做到未雨绸缪,提高扛风险的能力。对于侥幸躲过这次危机影响的企业而言,则要抓住机遇,为下一步的发展打下更好的基础。 这不禁让更多的中国民营企业开始思考,是不是应该借这次金融危机,更清楚的认识到自己企业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道路。 更多时候需自救 在目前整个经济局势不明朗的情况下,也许熬过几个月就好,也许熬过一年才见好转。现在,那么多的经济学家在作预测,也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确切的说什么时候能够度过这个困难期,有实力的企业也许能够安全的度过,而实力欠缺的很可能就别人吃掉。 关于未来一段时间的经济发展趋势,当每个企业都面临巨大生存压力的时候,一般情况下都会选择裁员,这就意味着从全社会来看,收入降低,消费趋紧,需求萎缩,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必须采取措施干预,挽救经济危局。此次金融危机,美国政府就拿出7000个亿来解救濒危的金融业,防止金融危机演化为大面积的经济危机,中国近期也出台了4万亿元的拉动内需计划。然而,仅仅依靠政府是不够的,就像人靠输血来维持生命一样,根本不能长久,企业最终还是要有自救的信心,努力恢复自己的造血机制。与等着社会或者政府来救自己相比,企业更需要的是自救。对处于内忧外患危机下的制造型企业来说,应当结合自身情况,以维持生存为基本目标,慎重增加新的投入,放缓既定的投入规划,努力熬过当前的难关。 人员波动在所难免 现在很多民营企业都处于起步期,平均不到20年的时间,优秀的民营企业大多是最近10年发展起来的。 关于民营企业的人才困境,我认为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民营企业的家族控制欲望,恰恰相反,民营企业最重视人才,几乎可以用求贤若渴形容,但是民营企业天然的生存困境让很多优秀人才敬而远之。 民营企业现实的人力资源困境是无法使物质条件达到足够的吸引力,从而吸引一大批真正优秀的人才。处于初创期的民营企业大多找不到合适的人,由于资金实力不足,招不起人,对员工要求也不能太高,逼着企业不得已采取家族化运作,随着企业的发展,人员波动在所难免。 当企业战略的调整时,这直接影响到企业人力资源体系的调整。尤其在投入方面,举例来讲,当一个企业盈利达到100亿的时候,企业当然有能力给员工创造一个好的发展环境,建立一个具有足够吸引力的激励机制,按照100亿元的利润安排预算。 而当企业的整个利润降低到1个亿的时候,各方面的成本压力急剧上升,就必须对企业的运行环节和资源投入进行调整,表现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就是要精简人员,压缩人力成本,按照收缩期的战略规划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调整,可以说,人力资源管理必须围绕企业的发展战略开展工作。此外,不同行业的特性也决定了不同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和管理策略的差异。 任何一个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搭建都需要与企业所处的阶段,以及相应的战略管理体系相适应。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核心是岗位责任体系、薪酬激励体系和绩效管理体系,这三大体系支撑着整个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也影响着企业基本人力资源制度的制订和执行。此外,企业制订人力资源制度必须充分考虑人的因素,深刻把握企业员工的思想动态,特别是随着人才劳动力的更替,80后、90后员工今后将成为企业用工的主流,对于这一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的新生力量,企业的各级领导特别是人力资源部门必须更多地了解他们,找到适合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希望民营企业家们在应对危机之余,把企业各层级的接班人问题放在心上。 关于北京鸿锐新思管理咨询 北京鸿锐新思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具实力的产业研究与战略咨询机构之一,致力于宏观经济研究、产业研究、企业研究、决策研究,整合信息、人才和技术,通过高水平的产业咨询、投资咨询、管理咨询、品牌咨询、市场研究、商业调研和互联网信息服务,全方位协助企业决策和执行。其创始人和咨询核心团队均具有在国内外一流咨询公司的多年咨询从业经验和大中型企业高层的任职经历,曾为上百家企业和机构提供过高质量的专业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