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是我市历史上最精彩的华章,鄂尔多斯各族人民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不断创新发展思路、探索发展模式。投资规模日益扩大,促使工农业、交通运输业、房地产等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高,国民经济综合实力增强,社会各项事业不断完善,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亮点一 规模扩大·渠道拓宽·结构趋优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市固定资产投资总体上呈高速增长态势,投资渠道由单一向多元化发展,投资结构逐步优化。 ——规模迅速扩大,总量增势强劲。改革开放30年间,我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819亿元,总规模由1978年的0.43亿元扩大到2007年的885.74亿元,年均增速达30.1%,总量居全区12盟市之首。 ——渠道拓宽、多元化格局明显。改革开放完全打破了传统体制下主要依靠国家财政的全民所有制单位单一投资渠道,有力地调动了各方面投资建设积极性,使非国有投资、民间投资逐步走向建设领域的舞台,除国有投资外,非国有的集体、私营个体等投资异常活跃,不断发展壮大,已逐渐成为直接投资的重要主体。我市非国有投资在改革开放到 “六五”末、“七五”、“八五”、“九五”和“十五”时期分别完成4.27亿元、23.4亿元、147.7亿元、73亿元和524.8亿元,占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也由“六五”时期的56.1%提高到“十五”时期的56.5%。 ——结构趋优、分配合理。改革开放30年间,我市三次产业投资结构由1978年的15:54:31调整为2007年的3.1:65.8:30.1。从产业分配情况来看,第一产业累计完成98.2亿元,年均增长23.2%,第二产业累计完成1715.5亿元,年均增长30.9%,第三产业累计完成投资1005.2亿元,年均增长20.2%。 亮点二 产业化·品牌化·网络化·信息化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投资总量的扩大,我市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更加坚实,投资在形成新的生产力的同时,也蕴涵着巨大发展潜力。 ——农牧业产业化、集团化。1978—2007年,我市全社会用于农林牧渔业的投资共完成98.2亿元,占总投资的3.5%。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鄂尔多斯集团、东达集团为龙头的绒毛纺织体系,以四季青农业开发公司、大力神牛业公司、内蒙古食品公司乌审旗分公司为龙头的肉食品加工体系,以东达纸业公司、天骄资源公司为龙头的林沙产品加工体系,以伊泰高科、亿利科技为龙头的药材产品加工体系,恒源公司、赛乌素绿洲草业公司、亿丰饲料公司为龙头的饲草料加工体系,以万正集团、嘉南油脂公司、三星公司为龙头的粮油加工体系,以大草原乳业公司等为龙头的乳业加工体系。与此同时,我市还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适草”的原则,精心组织实施了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一批国家重点生态建设项目,使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到75%以上。我市在调整农牧业产业结构的同时,把加大以水利为中心的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投巨资实施人畜饮水工程、抗旱水源工程、节水灌溉工程等。30年大规模投资促进了农林牧渔业的全面发展,进一步巩固了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 ——工业品牌化、竞争力增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一大批重点项目的建成,工业经济总量持续增加,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07年,我市工业投资完成563.8亿元,是1978年的4740倍,初步形成了以伊泰煤炭、准格尔煤田、东胜煤田为代表的煤炭采掘业,以伊化、亿利集团为代表的化工工业,以蒙达、国华准格尔发电公司为代表的电力工业,以鄂尔多斯羊绒集团公司为代表的纺织工业,以蒙西企业为代表的新型建材和优质金属材料工业,以及以亿利制药为代表的医药工业等支柱行业。现在,我市已有多家上市公司,著名品牌“鄂尔多斯”进入全国最有价值品牌的行列,一批地区特色品牌“远兴”、“阿尔巴斯”、“东达蒙古王”、“蒙西”等也已驰名中外,促进了工业突飞猛进的发展。 ——交通运输立体网络化。我市始终以发展“大运输”为思路,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坚持以“三化互动水支撑、基础设施要先行”为指导思想,彻底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靠国家投资建设公路的单一模式,高速公路从无到有。30年来,全市先后建成了以东胜区和康巴什新区为核心区,109、210国道和四条自治区干线为骨架,各旗镇公路为网络的全市公路交通网,特别是包包头 —东东胜 、东胜到苏家河畔等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实现高速公路零的突破。到2007年,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3825公里,铁路通车里程达670公里,包神铁路、丰准铁路等建成通车,鄂尔多斯机场正式通航,一个立体交通网络已经初步形成。 ——邮电通信业提档升级。自1978年以来,全市邮政电信业务投资快速发展,总量由1978年的0.02亿元提升到2007年的10.5亿元,年均增长23.7%。在通信领域,相继建成了通过光缆、卫星、数字微波等立体化信息传递通道。2007年末,全市城镇每百户拥有移动电话222部,农村每百户拥有移动电话143部。 ——大流通发展壮大,旅游业生机勃勃。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生产的发展与社会消费水平的提高,我市商业饮食服务业投资力度加大,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格局,连锁、物流等新兴业态迅速发展壮大。2007年,全市商业饮食服务业投资完成6.9亿元,是1978年的近330倍。目前已形成了以“一市两区、三个组团”核心区,以每天百货、购物中心、民生广场、北国新天地等功能齐全、环境幽雅的现代化大型商场为主要网点的商业购物中心,商业服务功能得到进一步改善。全市首家五星级宾馆——鄂尔多斯假日酒店及鄂尔多斯饭店等高级酒店的建成,极大地提高了我市旅游接待水平。改建、扩建了的成吉思汗陵园及响沙湾、秦直道遗址、七星湖等旅游景区,进一步增强了城市旅游功能。 ——房地产业破茧成蝶,条件显著改善。改革开放以来,我市房地产开发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2007年末,全市已有房地产开发企业177家。房地产业累计完成投资163.8亿元,年均增长64.3%,是1990年的2826倍。快速发展的房地产业极大地改善了市民居住条件。“七五”时期是我市房地产业的起步阶段,共完成投资0.03亿元,奠定房地产开发业的基础。“八五”时期,房地产开发投资呈现出增长势头,完成投资1.06亿元,占全市投资比重为0.7%。“九五”时期,我市房地产业逐步走向成熟,完成投资2.8亿元,呈现出稳步发展的势头。“十五”时期,随着我市铁西区和康巴什新区的兴建,房地产建设进入跨越发展的过程。全市房地产业共完成投资34.49亿元,占全市投资的3.7%。“十一五”初期,全市房地产业共完成投资125.42亿元,占总投资的1.9%。房地产业对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 ——教育、文化、卫生事业蓬勃发展。2007年,全市教育、卫生、文化、体育事业完成投资19.2亿元,增长27.2%,是1978年的1066倍。其中,教育累计完成投资8.1亿元,文化、体育累计完成投资9.7亿元。新建、扩建了市中心医院、东胜区医院等医疗机构。到2007年,我市共有医疗、预防、保障等卫生机构318个,为全市居民的健康提供了保障。兴建了市人民体育场、市游泳馆、网球馆等多处运动场所,增强了全市体育场馆设施的载体功能,为我市体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亮点三 功能完善·品位提升 改革开放以来,鄂尔多斯市在发展和改造城市的软、硬件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资力度明显加强,取得了突出的成绩。30年来,全市在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方面累计完成投资642.1亿元和43.3亿元,大批城市扩建、改建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拓展了城市空间,城市面貌日新月异,魅力倍增。在景观绿化方面,我市坚持“双增双减”,不断加大绿化投入,累计完成投资近80亿元,做到一街一景、各具特色,运用现代化园艺手法,构建独具特色的园林景观,整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