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冲压零件用图号或者零件号即可;毛料的描述是用材质+厚度+宽*长,比如DC04-0.7*1130*1510,DC04代表超低碳深冲压钢,0.7代表厚度,1130是宽,1510是长,当然如果系统能支持把宽和长作为自由项是最好的方案;钢板就是材质+厚度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
1、 冲压零件和毛料之间的定额不一定是1:1,1PCS毛料生产N个相同或者不同种类的冲压零件都是可能的,用联产品的方式也是可以的。 2、 钢板在转换成毛料的时候,要考虑损耗,把不能利用的部分按照重量比例分摊进去 3、 对于小的零件,无毛料尺寸要求的,可以利用边角料的,编码方案推荐为:冲压零件(PCS)---钢板(KG) 2. 边角料的管理 ……冲压产生边角料是很正常的情况,对边角料的管理无非就是能利用与不能利用两种情况。不能利用的,直接卖废品,入其他业务收入,进损益。能利用的,也分为系统内(系统判断)和系统外(人工判断)两种。作为冲压工厂,产生的边角料的种类虽然繁多,甚至是奇形怪状,但是规格是相对固定的,哪种边角料可以再利用,现场的管理人员都比较清楚。而且库存管理和代用处理都是需要成本的,所以对不能利用的要立即处理,而不是等待。 以下是三种比较典型的可利用的边角料形态: 1、 形状规则,尺寸比较大-------建议视同毛料的编码:材质+厚度+尺寸,单位PCS,进入仓库管理 2、 形状不规则,尺寸比较大----建议用材质和厚度编码,即:材质+厚度,单位KG,进入仓库管理 3、 尺寸比较小----------------------建议用材质和厚度编码,即:材质+厚度,单位KG,进入仓库管理
顺便补充一句:提高材料利用率最好的时机是从钢板购买和下料开始控制,而不是产生边角料才开始。 3. 边角料的成本核算 这里涉及的问题比较复杂,主要是体现在边角料的价格核算方式的不同。我下面分别讨论一下: 1、 边角料按照原材料的价格计算:这种方式,利用产生边角料之前的毛料生产的冲压件产品,没有分摊材料的损耗;利用边角料的冲压件产品,也不承担材料的损耗;最终剩下的不能使用的边角料按照原材料的价格报废,差异进入制造费用分摊,核算真实的制造成本。这样的特点是边角料的残余价值比较高,容易引起关注,但是过高的报废金额使制造成本的波动比大。 2、 边角料按照废品的真实价格计算:这种方式,利用产生边角料之前的毛料生产的冲压件产品,分摊了部分的材料损耗;用边角料的冲压件产品,也分摊了部分的材料损耗;最终剩下的不能使用的边角料按照残值报废,差异进入制造费用分摊,核算真实的制造成本。这种方式的特点是制造成本波动比较小,推荐使用这种核算方式。 3、 边角料的价格按照0来计算:这种方式,利用产生边角料之前的毛料生产的冲压件产品,分摊了全部的材料损耗;利用边角料的冲压件产品,领用的原材料为0,只有制造费用。这样的方式显示不合理,但是在塑料的回料上还是可以使用的。 无疑,第二种价格核算方式是相对合理,也是应用比较普遍的。
对于冲压边角料的管理,我个人的想法是: 1、 科学的利用套裁的方式,提高利用率,减少边角料 2、 定尺的方式是比较合理的选择,能大幅度的降低边角料产生的机会 3、 试图用编码体现尺寸的方式在系统内管理的,只能适用于很少部分的情况 4、 大多数种类的边角料,只能是用材质和厚度的编码方法,用人工来进行干预,想要省事是不可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