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是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原机械工业部副部长、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特别顾问陆燕荪说。他强调,不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经济发展难以为继。 在中国电工技术学会日前主办的“2007电工装备创新与发展论坛--电气节能与新能源”上,陆燕荪指出,国务院发布的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电工装备制造业要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必须从优化发展煤电、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等几个方面入手。 两条腿走路 推进能源结构调整 煤电是节能减排的重要环节,而减少耗煤量有两条出路:一是努力降低发电煤耗,其中,建设超临界和超超临界机组是最现实可行的选择;二是通过结构调整,开发水电、核电和其他可再生能源,降低煤电在发电构成中的比重。 陆燕荪说,煤电机组效率、煤耗与参数的关系,充分证明了发电设备“上大压小”以及“十一五”期间关停5000万kW小煤电机组的重要性。以2006年全国火电发电量计算,如果2006年全国煤电机组的效率都达到45%,那么全年可以节约2亿吨标准煤,减少约5.4亿吨的CO2排放。煤电在未来仍占很大比重,预计2020年仍将占总发电量的75%以上,因此推动燃煤电厂SO2治理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此外,要推进能源结构调整。通过开发水电、建设核电替代化石能源,形成煤电、水电、核电三大支柱电源,同时,在可再生能源发展中,重点推动风电的规模化发展。 “发展是硬道理”,但建立在拼资源和能源基础上的发展模式,既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不符合建立和谐社会的要求。目前,我国的经济增长有两种模式:资源-产品-废弃物以及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 陆燕荪指出,后一种模式是以实现4R发展战略,即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再制造Remanufacture,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效益,从而促进资源的高效永续利用。 他以废旧电机再制造为例分析道,再制造不是对废旧产品和零部件的简单翻新,而是产业化的高科技维修。机电产品中各部件的使用寿命都不相等,再制造就是改造废旧产品或零部件,使原有产品重获生命力并达到当代新水平。再制造充分利用了先进的表面工程技术与信息技术,能节能60%、节材70%,因此,再制造产品的性能可以达到甚至超过新产品。 重拳出击 全面实施重点工程 “十一五”期间我国计划形成2.4亿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其重点是实施钢铁、化工、建材等重点耗能行业余热、余压利用、节约和替代石油、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以及工业锅炉(窑炉)等改造项目。 陆燕荪认为,电工设备制造业应借机加大投入,全面实施重点工程,同时加快新技术、新材料的开发和推广。他举例说,鞍钢西区利用300MW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建立了一套高炉煤气回收利用装置,年发电量可达20亿kWh,节约标准煤70万吨,减少CO2排放190万吨。 因此,他建议在国家科技专项计划中,安排一批节能减排重大技术项目,攻克一批节能减排的核心技术和新型材料的开发,实施一批节能减排技术装备产业化示范项目和循环经济高技术产业化重大专项,并组建一批国家工程实验室,加强创新研发基地的建设。 此外,电工制造业还应将电工产品自身的清洁生产提上日程,特别是在一些污染严重的行业,要重点发展节能、节材、无污染、少污染的无溶剂、少溶剂漆和水溶性漆,重视绝缘材料产品制造过程中废气的回收、减少排放,实现清洁生产,同时,电工合金要用环保型材料代替银氧化镉,防止废弃合金中镉的污染。 陆燕荪还指出,当前在推广超超临界发电机组及核电机组方面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材料与铸锻件的供应,而要掌握这方面的关键技术还需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因此,电工行业必须高度重视这一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