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制造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而以大飞机等项目为代表的航空航天产业将为我国工业发展提供更大空间。全国人大法律委副主任王茂林近日在航空航天装备制造业(沈阳)论坛上预言,在未来的15年内,我国电源设备、输变电设备、机床、工程机械、重型卡车、船舶制造等行业年产量可能在世界领先,航空航天、铁路设备等也将有大幅提高,进入世界前三名。尤其是机床行业发展势头会越来越好。 重在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随着大飞机计划正式启动,我国航空航天工业进入了一个十分难得的历史发展时期。 据统计,机械工业如果增长11%,国民经济的增速就能达7%以上。虽然近年来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但相对这么大一个国家和市场,国产装备绝对数量仍然太少。就全球而言,目前我国仅处于世界中等偏下水平。 王茂林指出,随着今年2月国务院宣布大飞机项目正式立项,国人的大飞机梦想开始放飞。中国搞大飞机不单单是为了满足国内民航需求,更重大的意义是有利于我国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尽管业内人士预计中国制造的大飞机上天要到2020年,但是,围绕大飞机的相关产业已开始受到业内外关注。据悉,无论是现有的航空工业制造力量,还是计划进入这一行业的民营资本乃至外资,围绕大飞机的产业链价值,已经有众多力量在酝酿分享这一场大飞机的盛宴。 20年新增民机需求2600架 由于大型飞机制造业属于典型的合作型工业,总装实际上只占整个飞机制造工作量的4%~7%。截至目前,几乎没有一项大型飞机、发动机的制造是由一家公司独立完成的。王茂林认为,大飞机项目的研发环节无论是时间还是资金都需要巨大的投入。经初步测算需投资研制经费约500亿~600亿元,研制时间短则六七年,长的话可能需要10年。与此同时,中国制造的大飞机究竟能不能获得市场认可,现在还很难预言。 据有关专家指出,通常一个机型的开发成本大概需要出售300架左右的飞机来实现回收。虽然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适当延缓或加快摊销成本的速度,但只有销量达到一定规模才能回收成本是毋庸置疑的。 波音公司公布的《2005年度当前市场展望》称,中国未来20年航空运输量的增长,将创造2600多架新飞机的需求,价值2130亿美元,中国将继续保持除美国以外最大的新增民用飞机市场地位。 坐拥如此巨大的民机市场,中国不甘于单纯成为国外民机巨头的销售地,或者承担转包工作,而希望自己研制大飞机满足国内民航业需求。 大飞机的更大意义在于其是高新技术高度集成的产品,通过推进大飞机项目,带动一系列产业的升级。王茂林指出,由于涉及的工业门类较多,大飞机项目对于我国材料、电子、纺织、气动、自动控制、化工、冶金等众多配套产业,都将产生强力的拉动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