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记者从省重装办获悉,总投资6亿元人民币的二重大型铸锻件利用外资项目正式获批,将建设成大型高效水、火、核电及轧辊等大型轴类锻件加工基地。 近日,由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研制的我国首批33台最大功率的低温应用型风电机组正式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上并网发电,国产化和本地化率达到74.5%以上,设计超过CCV欧洲标准。 省重装办负责人告诉记者,我省重装产业集群逐步形成,同时技术创新、结构调整成为新动力,由此今年上半年,我省装备制造业保持高速发展,完成工业总产值1131.4亿元,同比增长38%,经济总量首次出现半年过千亿的历史同期最好水平。 “1+8”工程催生产业集群优势据了解,二重大型铸锻件利用外资项目由二重与台资艾博特公司合资建设,大力开发能源及冶金领域制约产业发展的重大技术装备,瞄准大型核电、火电、水电装备中的汽轮机轴、发电机轴及冶金轧辊等产品的限制性环节,实现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 今年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仅风电在手合同已达150亿元,董事长陈新有说:“保护环境、降低污染,节能减排的要求,使风力开发将成为今后新能源开发的主流。这为我们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我们有充足的理由和信心,将四川建设成我国最大的风电设备研发基地。” 有关专家认为,东方电气集团、二重集团等“1+8”工程重点企业的不断创新,必将带动一批与重装主机企业专业化协作配套企业的发展,延伸装备产业链和产品链,更进一步推动整个产业的整合与发展。 产业集群使得重装业能发挥集团作战的优势,今年上半年“1+8”工程35户重点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93亿元,增长16%,产销率96%。 技术创新引领企业竞争力升级技术创新成为产业发展新引擎。许多重装企业研发费用占到企业年销售收入的3%—5%。今年上半年,全省装备制造业新产品产值完成333.6亿元,同比增长53.7%,新产品产值率29.5%,同比增加3个百分点;其中,“1+8”工程35户重点企业的新产品产值率达到55.5%,同比增加4个百分点。 在三大重大技术装备制造基地之中,我省在重型机械、发电设备、空中交通管制设备等领域取得一系列技术成果与专利,技术优势确立。在发电设备领域,川造F级重型燃机国产化率达到46.5%,百万千瓦核电机组核岛和常规岛主设备研发能力较强,大型水轮机整体性能优于国外企业同档次产品。此外,在电站铸锻件、热连轧和中厚板轧机设备制造等领域也国内领先。 继我国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首台风力发电设备由东汽研发成功后,今年5月二重开发出1.5兆瓦风电增速箱,由此风电设备国产化程度大大提升。此外,二重“钢卷无芯移送式热卷箱”科研项目成功运用并填补了国内空白,与相同性能的该类进口设备相比,其价格要低30%-40%。 政策撑腰装备制造业“雄起” 今年初发布的《四川省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意见》,强调进一步强化产业集群优势和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为“十一五”我省装备制造业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 据省经委重装处研究员蒋思齐介绍,目前我省已设立重大技术装备创新研制和技术改造专项资金,正引导企业进行申报工作。并鼓励符合条件的装备制造企业通过上市融资、发行企业债券、银行信贷等方式筹集资金。 同时,依托重点工程,推进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制造的工作也紧锣密鼓地展开。东方电气已中标锦屏Ⅰ级水电站设备制造。而成都地铁工程项目吸引了二重积极研制盾构机,眉山车辆厂也为地铁开通做好了提供新型车辆的技术准备。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