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的财务比率指标包括偿债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和盈利能力指标。
偿债能力指标包括短期偿债能力指标和长期偿债能力指标。短期偿债能力指标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营业现金净流量比率。长期偿债能力指标包括资产负债率、利息保障倍数。
流动比率是指企业全部流动资产与全部流动负债之间的比率,计算公式为:流动比率一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流动比率越高,说明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强;反之,则说明短期偿债能力较弱。一般认为,流动比率应维持在2左右,该指标只反映了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间的数量关系,没有考虑流动资产的结构和流动性,该指标只是根据期末数字计算得出的,只能反映期末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关系,不能代表企业整个期间的偿债能力。当流动比率大于1时,分子分母等量增加,会使流动比率下降,等量减少则会使流动比率上升,因此受人为操作可能性较大。行业不同,对流动比率的要求也有所不同,一般而言,营业周期越短,对流动比率的要求越低;营业周期越长,对流动比率的要求越高。
速动比率,也称为酸性实验比率,指企业变现能力最强的速动资产与全部流动负债之间的比率。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速动资产等于全部流动资产减去存货。上述指标都是根据某一特定时点上的资产、负债额计算的,属于静态指标,只能反映报告期末的状况,不能反映企业某一段时期内动态的偿债能力。
营业现金净流量比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量÷流动负债平均余额。一般认为,该指标保持在40%以上时较好。
资产负债率,指企业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之间的比率。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对于投资者而言,只要负债利息低于资产报酬率,资产负债率就越高越好;反之,则应当降低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高,说明企业朝气蓬勃,对前途充满信心;资产负债率过低,则说明企业畏缩不前,经营者缺乏魄力。
利息保障倍数,也称为已获利息倍数,指企业支付利息和所得税之前的利润(即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之间的比率,可用于衡量企业偿付借款利息的能力。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利润总额+利息费用)÷利息费用。可将利润表中的财务费用视同利息费用。利息保障倍数应当保持在3以上。
营运能力指标包括总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
总资产周转率是反映全部资产营运能力的指标,表示企业全部资产在1年内周转了几次,可以衡量企业在现有资产投入水平下产生销售收入的能力。总资产周转率一销售收入净额÷全部资产平均余额。
应收账款周转率,表示应收账款在1年内周转了几次,反映当年应收账款的收款。应收账款周转率(周转次数)=赊销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应收账款周转率(周转天数)=360÷应收账款周转次数=应收账款平均余额×360÷赊销收入净额。赊销收入净额通常用营业收入代替。
存货周转率是反映存货流动性和企业销售能力的指标,表示企业存货在1年内周转了几次,存货周转率(周转次数)=营业成本÷存货平均余额。存货周转率(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次数=存货平均余额×360÷营业成本。
固定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净额÷固定资产净值平均余额。
盈利能力指标包括营业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资本保值增值率、每股收益。
营业利润率是指企业利润总额与营业收入净额之间的比率,营业利润率=利润总额÷营业收入×100%。
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营业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100%。
资产报酬率指企业的息税前利润与全部资产平均余额之间的比率,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全部资产平均余额×100%。
净资产收益率,也称为股东权益报酬率,指净利润与净资产(所有者权益)之间的比率。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净资产平均余额×100%。
资本保值增值率,指期末所有者权益与期初所有者权益之间的比率。资本保值增值率=期末所有者权益总额÷期初所有者权益总额。
每股收益,也称为每股盈余或每股净利润,指属于普通股东的企业净利润与普通股数之间的比率。每股收益=(净利润-优先股股利)÷发行在外普通股平均股数。